第135章 整军谏言(2/2)
武则天一笑,说道:“好了,这个米良倒是勤快,让朕看看。”
上官婉儿双手递上奏疏,武则天接过了两本奏疏,先打开了李昭德的奏疏:“臣闻天下安定,则百姓安乐。朝廷安稳,则仓廪充盈,如今仓廪不满,府库空虚,是朝廷之过吗,非也,臣以为实则朝臣之士大夫思想耳,凡谈经商,便以为下贱营生,凡开矿贸易,便言与民争利。臣以为此言谬矣......”
上表建言第一条便是开盐铁专卖,一者规范民间贸易,二者还可以控制生铁流入草原、吐蕃等敌人手中,三者可以增加朝廷赋税,可以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。
第二条就是设立市舶司,原因是海贸逐渐发达,在泉州、广州等地已经出现百舸争流的场面,设立市舶司不仅可以规范管理港口秩序,还可以增加朝廷财政收入,用以扩建港口码头等。
第三条就是废除吏部低级官员的铨选制度,理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,不能因为相貌等而拒绝有才干之辈。铨选制度可以用于高级官员升迁。
第四条就是重科举,考卷实行糊名以防徇私舞弊,并增加殿试,由天子命题,入殿奏对,天子钦点状元,并设榜眼、探花。此为前三甲。
第五条就是延长外放官员的任期至五年,通过每年考绩决定下一年是否再连任,但五年之后,不论好坏,必须调迁。
第六条是三品以上官员,不论文武,没有外放为官五年经验者,一律不得进入中枢,如此便可让在朝宰相可以了解百姓疾苦,辅佐天子做出合理的决策。
武则天看完这本奏疏,内心不禁被深深地震撼到了,这几乎是一次改革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改革科举,这一条深深地碰触到了她的心灵。若如此一改,凡是经过殿试者,那可是天子门生啊,这一条甚合她心意。
至于其他的,武则天还是觉得暂时不能施行。于是她在第五条上用朱笔重重地画了个圈。说道:“此一条可行!”
上官婉儿会意,便用朱笔在一旁写下小字,叫政事堂商讨后由中书省制诏,颁行天下。
武则天顿了顿,她打开米良的奏疏,看着她的脸上不禁动容。
奏疏中写了整军建言。
第一条就是禁军十六卫缺员严重。唯恐将官坐吃空饷,应重新审查勘验实际在籍兵员。
第二条就是百姓生活贫穷,折冲府日渐败坏,可就此撤销折冲府,实行募兵制,补充十二卫。使十二卫满员,并实行士兵复原制度。
第三条就是重新编练新军,并独立于北衙禁军和南衙禁军之外。
第四条就是增设武举,招天下勇士,仿科举而募大将之才。
第五条就是增加边军待遇。以增强边军战斗积极性。
武则天深吸了一口气,不得不说,米良之言,都切中了如今军中存在的弊端,当然如果这些弊端都是真的话,要么废置折冲府,招募士卒编练新军,可如此一来,那些勋贵们岂能答应,若处理不当,很容易发生兵变,至于提高边军待遇,如今仓廪不盈,府库枯竭,如何养得起。至于武举,武则天想了想,还是算了。
武则天叹了口气,说道:“在朕的治下,军中真的成这样了吗?”
上官婉儿说道:“米良只是一家之言,也不能全信,如今天下成平,百姓思安,虽偶有反叛,也被迅速剿灭。圣人且莫忧虑,要保重龙体啊。”
武则天心中叹息一阵,她又不是糊涂人,连米良都能提出来,那么很显然,军中已经至少开始糜烂了。腐肉不去,又如何长出新肉呢。
“此疏留中不发。”
上官婉儿一愣,便轻声点头答应一声,便放入了一只檀木匣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