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频言情 > 大宋一统:从拯救苏轼开始 > 第11章 延伸皇权

第11章 延伸皇权(2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堕入魔族!其实也挺不错的免费阅读 前世今生:我到底是谁免费阅读 开了鬼屋也不能安心躺平免费阅读 星际10K免费阅读 快穿之我只想死免费阅读 通关无限副本后,和国家相互躺赢免费阅读 长生,从被女修蹭灵脉开始免费阅读 火影:砍我就掉盲盒,纲手上瘾了免费阅读 转生,然后成为魔门圣女免费阅读 死遁后,正道主角不干了免费阅读

吴希再次下得马来,却是自怀中摸出一份制书。

这是他离京之前,官家命翰林学士曾布所书对欧阳修的推恩大诏。

“叔弼兄,欧阳公可还能起身吗?”

欧阳棐目光暗淡地摇了摇头:“自前几日起,家父下半身便几乎瘫痪,已经难以行走了。”

吴希抿了抿嘴,却道:“那还请叔弼兄请出伯和公,便由二位代父听制吧。”

欧阳棐点了点头,转身进了宅院,去寻自己的兄长欧阳发。

趁这个空隙,知州李评凑过来向吴希问道:“冀之自汴京而来,官家一切都好吗?”

吴希点头答道:“下官离京之前,曾蒙官家赏赐同食,官家一切都好,还请持正公放心。”

李评听罢连声说好,却又转而叹息一声:“可惜不能见容于朝堂诸公,再难服侍在官家左右了。”

吴希心中暗道,就凭您一心充作官家在外朝耳目的作为,别说当朝宰执容不得你,换做任何一个稍有见识的士大夫怕是都容不下你。

心中虽然这样想,但他还是恳切来言:“持正公不必妄自菲薄,官家还是十分看重您的,想来一任过后,便会将您召回身边服侍了。”

李评叹息一声:“冀之,其实本官并非贪图名位俸禄,只是官家英武令人心折,本官是真想为官家的事业出些力气啊。”

听了这话,吴希却是心中一动,这李评倒是很适合做一个位置——大宋版锦衣卫的指挥使。

且说那日他曾向官家夸下海口,说要为之整饬一个更为有效的监察机制出来。

的确是夸海口了,因为宋代的检查机制其实已经很完善了,在中央则有御史台,在地方则有诸监司。

御史台上劾宰执、下察百官,如果能够排除党争因素对这项机制运转的制约,那么至少在宋代的历史背景下它已经是足够完善的了。

至于地方的诸监司,经略安抚使主责地方军政、盗贼事,转运使主管民生钱粮,提点刑狱使主理地方刑狱案件,提举常平仓主营灾年救济、农田水利。

而四监司又分别对一路之内大小官员有着监督之权,至少在制度设计上来说已经比较完善了。

那么此时的监察体系究竟有何欠缺呢?

在吴希看来,主要问题发生在缺乏对监督权的监督。

缺少了对监督权的监管,是导致未来一段时期之内,台谏系统几乎沦为党争武器的重要原因。

同样,地方监司门由于常驻地方,几乎成为州以上的又一级地方政府,在对其履职情况缺乏监督的情况下,官官相护将是不可避免的困境。

而要强化对监督权的监督,至少在古代中国,则必须进一步延伸皇权。

就比如沈括这位两浙路察访使,便是典型的皇权延伸到两浙地区的情况。

而延伸皇权,除了察访使这种临时性的措置外,更方便的方式实际是搞一个像锦衣卫那样的机构。

然而,若是敢这般明目张胆地帮助官家扩张皇权,他吴希恐怕也就不用在朝堂混下去了。

毕竟此时须不是明清,士大夫们一个个仍以限制皇权为己任。

因此,此事恐怕还得从长计议。

正当吴希还在胡思乱想之际,欧阳发、欧阳棐兄弟终于各自整理好衣着、仪表,匆匆打开欧阳府中门,躬身来在台阶之下听宣来了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大禹逍遥王爷免费阅读 大宁疯王: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免费阅读 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免费阅读 人在古代,每天直播整活免费阅读 魂穿林冲: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免费阅读 夺我王位?那我可要称帝了!免费阅读 大明:无敌杀神,震惊朱棣免费阅读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免费阅读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免费阅读 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免费阅读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