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章 误会(1/2)
“你们别不信,这小李年纪还不到二十。”
围坐在桌旁的四位陌生人,看上去都不超过四十岁。能与娄董事同席共餐,显然非富即贵。
“我还以为老娄你逗我们玩呢,没想到这年轻人手艺如此了得,成家了没有?”
“这多好,侯先生,我记得你女儿再过两年也该成年了吧?我看这年轻人不错啊。”
“别提了,我们家素娥那性格,我可不敢让她去影响别人。”
“哈哈,哪有父亲这样说自己女儿的。”桌上气氛热烈,但刚才无意中提到的名字,却让李建国感到困惑。
“素娥?您是侯先生吧?那么您女儿的名字是?”
“侯素娥啊,你认识她?”确认之后,李建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。
侯素娥?不就是那个破烂侯的女儿吗?
如果没记错的话,破烂侯的父亲可是位落魄王爷的外孙,家道中落后,才开始收破烂的。
要不是缺了那顶旧草帽,李建国差点没辨认出他来。
在这场即将掀起的风波中,屋内的人无一不是关注的焦点,破烂侯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。
与娄董事的资本家身份相比,他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更为棘手。
人们不客气地称他为“封建余孽”,但他的锋芒似乎并非岁月所能消磨。
“别光盯着看,说句话啊。”破烂侯微微皱眉,对眼前这人的异样感到好奇。
“侯先生,您千金的名字让我想起了位朋友,失礼了,我自罚一杯。”
李建国边说边自斟自饮,一杯茅台酒一饮而尽。
“嚯,好酒量!可这么喝未免太无趣。”破烂侯见李建国如此海量,兴趣更浓。
“要不咱们来行酒令?”李建国对此自然不陌生,毕竟他前世主修汉语言文学。
那些如五魁首、六六六的酒令,不过是行酒令的民间变体,而破烂侯所说的,显然是更为高雅的雅令。
行雅令要求引经据典,即兴吟诗,席间构思,即时应对。这其中的门道复杂,不通诗词之人只能望而却步。
“老侯,你让一个厨子玩这种高雅的酒令,不是强人所难吗?”
“无妨,既然侯先生有此雅兴,我自当奉陪吗,侯先生,您是长辈,请先出题。”
“好吧,那我就不客气了,‘厌厌夜饮,不醉不归’。”
这句出自《诗经》的小雅湛露,描述了天子宴请诸侯的盛况。
阐述了饮酒的美德:尽兴、孝顺、保持品德、不失态。
如此高难度的题目,桌上众人一片茫然。
李建国却毫不犹豫,他对这个酒令再熟悉不过,“‘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’。”
破烂侯听后,脸上的得意瞬间消失。他反复念叨着李建国的酒令,没想到李建国真的对了出来。
“好一个‘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’,这酒令接得妙!”李建国的回答既赞美了破烂侯为君子,遇见便心生欢喜。
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,尽管身为厨子,但气节仍在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