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 这么年轻就已经是大厨了吗?(1/2)
烟花巷位于内城大栅栏附近,自清朝起就有规定,内城不得让非满、蒙、汉八旗的家眷居住。
解放后的四九城,那些曾经的达官显贵、官宦家眷纷纷隐姓埋名。
尽管烟花巷日渐衰落,但因为靠近内城,仍有不少像破烂侯这样的世家大户隐居于此。
李建国伴随破烂侯踏入了一片宁静的四合院,位于皇城根下,却享有难得的安宁。欣怡和冉秋叶已先行一步回家。
四合院的规模不算宏伟,但六根挺立的楠木柱子以及门上的对联。
“斜月沉沉藏海雾,碣石潇湘无限路”,横批“观瀑听泉”,透露出主人虽处境艰难,但家世不凡,寓意着平步青云的愿望。
破烂侯引领李建国踏入院落深处的房间,只见“中正平和”的匾额下,两张乾隆年间的太师椅摆放整齐。
“这地方不错吧?”破烂侯戏谑地问。李建国谦逊地回答:“侯先生,我不过是个厨子,哪见过如此气派的宅院。”
“你小子,不老实。”破烂侯半是玩笑地责怪,心中对李建国的见识暗自惊讶。
“乾隆年间的东西,一眼就被你看穿了?”破烂侯不禁赞叹,李建国的眼力确实非凡。
即使是这些特征明显的古董,能一眼看出具体年号,实属不易,李建国显然对古董鉴赏颇有造诣。
在如今,遇见一个知己实属难得。破烂侯见到李建国如此内行,不禁心生欢喜,对他也多了几分好感。
“不过是曾在书中看到一样的东西。”李建国谦虚道,“你稍等,我取件珍宝来,帮忙鉴赏一番。”
转瞬之间,破烂侯就拿来了一个用黄布包裹的盒子。李建国眼前一亮,似乎联想到了什么,目光中透露出渴望。
“再看看这个。”破烂侯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。
“难道是康乾时期的?这个黄花梨盒子果然非凡,以金丝楠木为底,上面是乾隆皇帝亲笔题字?”
“厉害!”又一次一眼看出端倪,破烂侯震惊了,即便是他,这样的眼力也是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才培养出来的。
面对乾隆亲笔,别人即便认出也不敢轻易确认,而李建国却连眼睛都没眨一下,“这件宝物你是从何处得来?”
“自然来自皇宫。”破烂侯并不多言,随即小心地将盒子重新收好。李建国心知,他手中的许多珍宝,都是祖辈从晚清的官员手中所得。
将物品放回原处后,破烂侯又从厨房拿出一只已拔毛的鸡和两斤猪肉,“拜访别人总不能空手而来,即便冉老师不在意,你也不该如此大意。”
他一边将鸡递给李建国,一边忍不住提醒道,“冉秋叶一家,海归的身份却并不张扬,身为教育世家,他们更看重的是人际交往的礼节。”
“我也明白,只是事情来得突然。”李建国解释道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